陕西瑞邦继续教育研究院
您现在的位置:自考成才>自考快讯 > 正文

推动教育“改革+革命” 让百姓享受更优质教育资源

2018-09-11http://www.xueli029.com学历029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改革开放以来,西安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教育作为最大民生,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化大都市以及推进“三大革命”、“三个新政”和“三大试验示范区”建设的进程中,统筹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推动教育“改革+革命”,优化资源配置,彰显质量公平,让百姓享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这是40年来我国教育发展一条极其宝贵的经验。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快教育改革步伐,在学前教育规范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教育特色发展的同时,学前教育资源总量增多,科学保教水平不断增强;组织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改薄”、取暖工程、校车工程、营养改善计划等项目,为提高教育质量创造了物质条件;大学区管理制改革的实施,有力推进了优质资源均衡覆盖,优质学校的办学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并扩大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学区化管理风格和办学品牌;大力实施普通高中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三年行动计划,为进一步形成结构合理、布局科学、质量上乘、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新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大学区管理制改革 促优质教育资源均衡覆盖

2012年春,西安市大学区制改革试点首先在新城、碑林、莲湖、雁塔4区启动,当年共有283所学校组建成立72个大学区。2013年春季,西安市印发《在全市推行“大学区管理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决定在全市13区县及沣东新城全面实施改革,全市1788所中小学共组建416个大学区;当年秋季,全市学前教育阶段大学区制改革正式实施,共有1295所幼儿园组建303个大学区。至此,西安市实现了基础教育阶段大学区制改革全覆盖,全市3083所中小学、幼儿园组建719个大学区。2014年,西安市印发《关于深化大学区管理制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改革配套政策,细化改革目标任务。

记者获悉,其中,组建了“一长管理多校”紧凑型大学区50个、跨行政区域大学区102个;采取“名校+农校”“名校+新校”“名校+薄校”方式,组建教育联合体。大力推进教师交流轮岗。在全省率先实施教师校长交流轮岗生活交通补助政策,每年跨校交流教师比例超过13%。同时,运用“互联网+”共享课堂资源。率先完成市级大学区优质教育资源信息化共享平台建设并免费向咸阳市、西咸新区师生开放,已实现城区学校与结对农村学校网上实时同步教学。

 

深化民办学校初中招生改革

彰显教育公平

由于历史形成的政策性原因,上世纪90年代以来西安市优质中等教育资源逐渐向部分代表性民办学校集中。2011年以前,这些学校与社会违规举办“奥数班”挂钩招生、入学机会不公平成为群众反响强烈的突出问题。

2011年下半年,西安市认真研究,慎重决策,按照《义务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相关规定,制定出台了民办学校初中招生制度改革办法,规定从2012年起,全市严禁将“奥数”内容作为民办学校考查学生、招生入学的依据,每年统一时间,实行网上报名,坚持按“小学阶段六年成长过程综合素质发展情况和小学毕业学业素质养成评价相结合的综合素质评价”方式,以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招收新生,并及时向社会公开录取结果。2013年以来,不断加大过程性评价在综合素质测评中的占比,引导小学阶段加强综合素质养成。2015年,全市严格控制民办学校办学规模,在科学制定分校招生计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电子学籍管理,严禁学校私自扩大招生或建立学籍。

今年,我市进一步加大民办学校“小升初”改革力度,教育行政部门引导民办学校采取“电脑随机派位与面谈相结合”的方式,规范有序进行自主招生。电脑随机派位实现了目前在优质教育资源普遍不足的情况下,解决入学机会均等、促进教育公平的一种较为合理的现实选择;面谈按照“不采用统一笔试或者任何变相形式的统一知识性考试方式选拔生源”的规定,使没有派位上的学生又多了一次机会。

 

强化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

营造风清气正环境

我市还不断加大对教育环境的治理。2014年,在全国率先实施市属学校纪检委员工作室制度,夯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今年,组织全市党员干部签订规范入学招生承诺书,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

同时,强化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今年以来共开展部门联合执法517次;下发整改通知书1773份,停止办学767家,完成整改580所。近期将正式出台民办非学历文化教育培训机构管理暂行办法、设置指导标准以及黑、白名单发布制度,全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日常管理。

学前教育管理也是我市的重点工作之一。我市进一步加大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和管理,加强民办幼儿园收费监管,实施学前儿童看护点管理,探索无资质幼儿园治理新模式。目前,全市普惠园占比已达到73%;每个乡镇均建成至少一所公办幼儿园,全市等级以上优质幼儿园占比达63%,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保持在98%以上,“幼有所育”取得阶段性成效。

 

加大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

实施惠民工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不断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2014年以来累计投入30.96亿元,实施“全面改薄”项目学校1110所;全市已实现中小学校“校校通”高速宽带接入全覆盖,农村学校无旱厕、全供暖、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按“师生比”、“班师比”、“点师比”三种办法进行科学核定,并在区域内实行动态管理、互补余缺;全市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为小学800元/生·年,初中1000元/生·年(农村学生每人增加60元取暖费),实现持续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装备配置、教职工编制和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四统一”。

在注重基础改善的同时,我市进一步关心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大力推进研学旅行,形成了“西安模式”。我市发挥地域文化优势,精选18个精品主题线路,推动研学旅行全市全覆盖,上年参与人数达到55.27万人。承担的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也进展顺利,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具有西安教育特色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先后实施3轮系统性试测,试测规模居各实验区城市前列。实施的“弹性离校”制度得到群众认可,市政府2017年出台小学弹性离校工作方案,列支1581.11万元用于解决课后“三点半”问题,当年参与学生人数达10.54万人,参与率达到35.34%。

 

深入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

创新管理与考核

教师是教育的保障和关键,我市不断深入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和行政效能革命,建立农村中心校统一调剂体音美教师短缺机制和政府购买服务等多渠道解决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认真核定、不断优化城乡教师编制资源,目前全市范围已调剂编制指标1350个。“校长职级制”“县管校聘”改革试点推进顺利;今年计划20余所公办学校启动“总量控制、编制备案、人编分离、教师聘任”改革试点。全面提升行政效能。创新教育管理与考核,出台对区县人民政府和市级有关部门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实施办法,夯实政府发展教育履责能力,提升各级各类教育办学水平。市教育局还每月确定主题,举办一期教育系统“追赶超越”擂台赛,聚焦“追赶超越奋进年”、“营商环境提升年”、“招商项目落地年”各项中心任务,推动全市各级教育质量不断上升。

 

 

(来源:西安新闻网-西安日报)